6 月 29 日下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六院海口医院)主任医师于晓巍手持机器人 MAKO 的手臂,成功完成了一台全髋关节置换模拟手术。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三台 MAKO 医疗机器人,该机器人预计 7 月底在该院正式投入使用,此举有望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治疗。
上海六院海口医院来了位「机器人医生」
29 日,带着对机器人 MAKO 的好奇心,海口多家媒体记者慕名挤进了上海六院海口医院骨科手术室,这也是该院第一次由医生和机器人合作开展的全髋关节置换模拟手术。
手术中的 MAKO 身形敦实,却有着一只可多维度转动的灵活机器臂和强大的影像导航和数据测量系统。在这台髋关节置换模拟手术中,MAKO 凭借其术前精准的测量数据和术中实时信息,首先为主刀医师于晓巍提供了精准的安全截骨范围。医生在可视影像导航下,借助机器人手臂提供的动力,操作机械臂带动着磨钻对骨床进行精准打磨,磨钻中医生也可根据 MAKO 的可视数据和影像来确认操作的精确性。几分钟后,MAKO 根据「病患」的实时数据,自动与术前计划进行校准,为主刀医生确认了最佳假体安放,医生通过操作屏幕的影像系统和显示数据,使假体安放位置和安放实施有了更为直观和精确的手术表现。
于晓巍介绍,接受机器人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首先要通过 CT 扫描,MAKO 数据系统会对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进行精确重建和精确分析,为或者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在手术过程中,机器人为医生提供非常直观的假体植入三维影像,精确显示假体位置和力线情况,并根据患者的软组织张力和运动轨迹,微调术前计划,实现手术的个体化和精准化,协助进行最优化的假体定位,医生能够通过机器人手臂动力准确放置髋关节假体,使得手术的确定性大大增强。
机器人医生以「精准」见长
「MAKO 机器人相比人的最大优势在于精准,术前精确到 1°的手术计划,机器人都可以精确的完成,而医生只能靠经验判断,再好的医生也不可能保证两个手术具有完全一样的精确度。」上海六院海口医院主治医师姜晨轶介绍,对于骨科医生来说,侧位做双向测量很困难,但是 MAKO 机器人可以将测量精确到 0.1 毫米,能够达到双向肢长度平衡。不仅如此,MAKO 半自动机器人可同时兼顾医生的经验和机器人的精准,同时对于缺乏手术经验的医生,MAKO 可以较好的确保手术的精确性。
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器材的限制,在术中调整植入物的位置有限,且无法精确执行切骨。因此,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其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如今,MAKO 机器人手臂可根据医师所计划磨除的范围内,形成虚拟界线的空间,精确执行计划不允许超出规划范围,在术中还能为医师提供「触觉回馈」,能够避免磨除到好的骨头,保留健康韧带。
哪些人可进行机器人髋关节手术
骨科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款具有突破性的手术技术,适用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非可逆性髋关节疼痛并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上海六院海口医院专家介绍,患侧关节施加额外重量时感到疼痛,习惯性跛行以减轻胯关节的负重压力,在步行或其他冲击活动中髋部会感到疼痛或僵硬,疼痛无法通过非手术治疗或止痛药缓解的人群,是机器人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人群。
据介绍,MAKO 机器人手臂能够让外科医生更加精准地治疗髋关节疾病,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极大提高手术精准性,使人工关节的应力分布得到最优化的设计,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率,保留更多患者的骨量,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个性化治疗的目的。目前,美国采用该方法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已超过 12.5 万例。
使用医生控制机器人手臂系统可以精准放置胯关节假体并减少髋关节脱位的可能;腿长更一致,步态更自然,潜在地减少术后长短腿的可能;降低植假体植入物的撞击(异常摩擦)的风险,从而延长髋关节植入假体的寿命。(少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