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兼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病治疗特长:擅长心血管疾病、血管性痴呆(VD)、中风、高粘滞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张伯礼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育和科研工作 40 余年。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中风、痴呆等重大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主持血管性痴呆 (VD) 系统研究,首次制定了血管性痴呆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下滑三期证治方案;创立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展了第一个中医药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和关键技术,促进了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整体提升。连续承担三项国家「973」项目,开展了方剂配伍规律的系统研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创制现代中药的新途径,并研制了一批现代中药。开拓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领域,建立了系列关键技术,提升中药产品质量和科技内涵,促进中药产业升级换代,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方面,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理念,倡导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注重临床技能训练,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制定了第一个《中国? 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开展中医学专业认证。积极推动中医教育走向国际,组织多国专家起草的《世界中医学本科 (CMD 前) 教育标准》已颁布执行,在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主持制定了中医核心课程体系,组织全球专家编写国际通用系列中医药教材,保障世界中医教育的健康发展,获得第四届中医药国际贡献个人奖。
倡导筹建了「勇搏励志班」,并制定「责任、坚韧、克己、奉献」的班训,旨在培养理想高远、甘于奉献、意志坚强、能力突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捐资百万元设立了「勇搏」基金,资助家庭困难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该奖学金已超过 400 万元。
主持中医科学院工作,提出「推倒围墙、「推倒围墙,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和合共进」工作方针,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调整结构、创制机制、凝练方向,育引人才」政策,建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和广东分院,建立了中药资源中心、中医药数据中心、中医药发展中心等机构。重点支持百年中医史、穴位本态性、传统知识保护目录、中药安全性、慢病防治等研究方向并取得进展。建立了辐射全国的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客座研究员、中医院院长培训班等制度,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
长期主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参加中医药现代化顶层设计,参加起草了《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计划》、《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等文件。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在中医立法、医疗改革、大中药健康产业培育、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名录遴选和发布、中药资源纳入国家战略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向全国人大及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议案、建议三十余项。
多年来共获包括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励 7 项,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省部级一等奖 10 余项,发表论文 300 余篇,编写专著 20 余部,培养毕业硕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 200 余名,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 3 篇,提名奖 2 篇。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何梁何利基金奖、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突出贡献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