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家医院的发展都与它所在的城市休戚相关。作为深圳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医院之一,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困惑、发展与这个时代的变迁、这座城市建设的步伐保持了高度一致。至今,医院在人才招募和培养方面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丁香园近日有幸专访了医院副院长余小舫先生,请他谈谈作为特区医疗龙头老大的公立三甲医院,如何最大限度地在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医院的人才发展历史
深圳市人民医院于解放前成立,至今已有 71 余年的历史。目前,医院有一个本部,两个门诊部,一个分院,2 700 张床位,3 300 名员工(不算退休),拥有 30 余个深圳市重点临床学科,占整个深圳市的三分之一。
深圳市人民医院发展最快是在深圳成立经济特区以后的那段时间,也是医院向现代化医院转型的关键时期。余小舫先生认为,可以把医院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才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 年代时期建立经济特区,内地很多医生都觉得深圳很神秘,工资最高,福利最好,也最开放,所以很多原来就是广东籍或者与广东有关的内地医生、专家都愿意回到家乡。他们大多是有丰富工作经验、在各自学科领域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是可以起到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医生。这部分人组成了医院最骨干的中坚力量,是很多科室的顶尖人才,为未来科室的建立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但这个阶段的人才都早已退休。
第二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第一批正式恢复高考以后的本科、硕士、博士陆续毕业,涌现了大量人才,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的建设更从容了。当时,内地经济不发达,深圳极具吸引力,余小舫先生就是 1990 年深圳市卫生系统从同济医学院引进的第一批博士,目前医院近 百分之六十的科主任都是那个时候引进的,大部分是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生人。这些人来到深圳后迅速融入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阶段,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建树颇丰,是他们成就了深圳市人民医院现在的辉煌,是医院的脊梁。
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也是医院人才缺口最大的阶段。第二阶段引进的这些学科带头人均已接近退休年龄。面临这么集中、这么大的高层次人才的缺口怎么办?是从科室内部产生,还是直接从外面引进?这是医院必须回答的问题。
困局之下的人才战略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以其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平台,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而与之并存的房价高、物价高、节奏快、压力大让很多有意到深圳创业发展的人才望而却步,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同时,近年内地医疗卫生事业也在高速发展,人才抢夺成了国内各大医院打的最火热的战争。医院面对人才短缺的严峻形势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综合措施。
首先是政策对人才引进的支持。深圳政府向高层次人才抛出的「橄榄枝」——舍得「下血本」把钱花在刀刃上,给了用人单位极大的底气。医生一旦被认定为地方级领军人才,每人可一次性享受 80-120 万的住房补贴,即使未达到这个级别的也可分配公租房、人才公寓等,为人才的落地和起步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医院对内部人才的推选和培养。当人才断档遭遇「青黄不接」时,如果贸然行动直接把很优秀的业务骨干推到科主任位置,医院与医生都存在顾虑。为此医院设了一个建制,先推荐这些优秀的业务骨干当病区的主任、副主任,从负责一个病区开始锻炼他们的能力,期间由医院人事部门观察考核并建议优化。这项建制实施以来,至今已有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被推到病区主任、副主任的岗位上。
再者是医生出国进修的推动。这些年深圳市政府在人才的投入和培养上有很大力度的配套举措,甚至直接将一个医院上一年度送了多少名青年骨干医生到发达国家医院和学校接受培训作为医院领导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说医院的任何医生人才,只要自己愿意出去,医院基本都会开绿灯。对中层业务骨干,医院会向欧美、世界一流的医疗机构,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比利时、瑞典等地输送,进行全额带薪培训,如果在培训期间获得科研成果或发表高水平文章则另有奖励。对一些低年资的人才则自己出费用,医院保留公职并提供部分薪水,等他们培训结束后兑现部分奖励。
在有了这些举措之后,医院还要学会「走出去」,主动出击招揽人才。除了到国内各大医药院校、知名医院登门求贤这些途径以外,医院也尝试了与丁香园的合作,一年多来医院单从该平台就引进了 30 余名各专业的业务骨干,从而为医院增加了一条新的引才渠道
三名工程创新引才
说到人才引进方面,还有一个「三名工程」不得不提。
「三名工程」是深圳市政府大力发展医疗行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上,深圳市已处于全国前列的地位;但在全国的医院排名中,深圳市人民医院仅是地市级医院里的佼佼者,与国内顶级医院仍有一定距离。作为政府和百姓,难免会思考:为什么深圳市的医疗水平无法与经济、社会、文化同步腾飞;如何在国家级医院的整体排名中也见到深圳市人民医院的身影?政府因此出台了「三名工程」,即名医、名院、名诊所,联动以加快特区医院发展步伐,追赶国内顶级医院的高水平。
余小舫先生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顶尖的团队不太可能放弃原有的学术平台去其他地方重新开始,「三名工程」的「名医工程」即创新的贯彻了柔性引才的方针。深圳市政府给引进的院士级团队每年 1 500 万经费,非院士级高水平学术团队每年 1 000 万经费,直接补贴到项目。这些全球的顶尖学术团队则会对医院相应的依托科室进行重点技术辅导、传帮带,定期举行学术研讨等,院士团队的负责人也会以一年不少于 30 天的频率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相应的科室进行工作指导、查房、学术演示和交流。同时,医院还会把相关人才送到对应团队进行观摩、交流,加强学术上的合作。
「三名工程」实施两年以来,整个深圳市卫生系统引进了 200 个团队,深圳市人民医院也引进了将近 30 个团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国外的比如医院肿瘤科与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的合作,现在每月都有一次直接跟该团队肿瘤会诊、学习交流的机会。国内的合作团队有钟南山院士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霍勇教授团队等。有了与世界、国内顶尖团队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医院软实力也能得到快速的提升。
结语
在深圳高速发展的今天,深圳市人民医院以其一系列多方向的人才引进与发展战略来破解当下困局,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可以带领特区的医疗水平向世界迈出更大的步伐。
王哲银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疼痛科学科带头人外科系统工作经历:深圳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对疼痛科常见多发病,尤其是慢性神经痛,...
刘明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耳鼻喉学科带头人,外科系统工作经历:1956 年出生,医学博士,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耳鼻喉学科带头人, 1975 年起在江苏...
张国志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所工作经历:1955 年 11 月生于湖北黄石市,中共党员。1978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4 年获硕士学位。1978 年至...
邱晨 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内科系统工作经历:邱晨,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深圳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代表。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
余小舫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外科系统工作经历:现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2004 年批准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外科...
鲍世韵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外科系统工作经历:肝胆外科主任,主持肝胆外科工作。主任医师,外科学副教授,医学博士,暨南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微创...
潘凯 主任医师外科系统工作经历: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胃肠外科主任。1990 年在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同年毕业分配来深圳市人民医院工作。1991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