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描述
一、课题组介绍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神经病学相关疾病的临床科研及基础科研工作,尤其侧重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共核蛋白病等)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前沿防治方法的探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核蛋白、Tau蛋白等病理蛋白的聚集、降解分子机制研究;帕金森病等共核蛋白病的前沿药物及防治靶点探索;新型纳米载药体系的开发及纳米药物活性、效能验证;帕金森病等老年退行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真实世界研究;基于临床研究的多组学分析探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靶点。目前课题组总研究经费达900万元,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拥有独立的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的实验场地(河套实验室),课题组所在实验室配备软硬件齐全,可满足实验研究需要。
二、导师介绍
陶恩祥,神经内科 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教授(兼)中山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校级督导。
从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年,在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治上颇有造诣,主编国内第一本《帕金森病》(1997年出版)专著,出版至今二十多年来,在国内有较高的影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100多篇,总引用约1900次,H因子为23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承担省级以上课题25项。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和卫生部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各一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两项。培养了七年制硕士、八年制博士生4名,博士生毕业13名,硕士生毕业28名。目前在读博士有9名,在读硕士有6名,在站博士后有2名。
中国康复协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神经病学医师协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组委员 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多学科管理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近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22年国家自然基金 新型纳米颗粒药物包裹促进利福平对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项目主持人 (直接经费54万) (项目编号: 82271454)
2)2022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重点课题 帕金森病新型治疗方法研究 (200万元)
3)2022年 福田区卫生系统重大项目 福田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队列研究 (20万)
4)202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优秀团队项目(180万)
5)2023年深圳市福田区重点学科建设经费(250万)
6)2020年国家自然基金 α-突触核蛋白通过非编码RNA调控KLF9介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项目主持人 (直接经费53万) (项目编号: 81971195)
7)2019年广东省脑计划重大课题帕金森病生物标记和队列研究 (重大课题子课题负责人经费97万).
8)2017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α-突触核蛋白上调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2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项目主持人(直接经费54万) (编号NO. 81771378)
9)2015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利福平通过蛋白质SUMO化和泛素化修饰对多巴胺神经元免受鱼藤酮损伤机制 项目主持人(70万) (编号NO.81571244)。
10)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利福平通过上调GRP78分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项目主持人(75万元)(编号NO.81371391)
三、研究方向
帕金森病等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1. 帕金森病和认知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 临床和社区队列研究
3. 中枢神经疾病的靶向治疗
4. 神经干细胞研究
四、博士后招收基本要求
1. 遵守法律,恪守学术规范,遵守规章制度,身心健康;
2. 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富有进取、创新、奉献精神;
3. 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一般要求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4. 在攻读博士期间,具有课题研究和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经历;
5. 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在职人员须离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博士后待遇
1. 薪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可享受省、市博士后资助42万元,符合条件的博士后最高可享受100万元资助;获得博士后人才项目者,年收入额外增加5-15万元/年;
2. 住房:提供博士后宿舍或住房补贴;
3. 晋升:进站3个月可认定助理研究员,出站业绩优秀者可推荐申请转聘副研究员;临床博士后定岗留院;
4. 补贴:出站博士后来(留)深工作可申请生活补贴36万元;优秀出站博士后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市人才奖励36-72万元,区人才奖励10万元起;
5. 福利:通讯补贴、20余个俱乐部、免费游泳健身、节日福利、工会活动;
6. 其他:通过深圳市人社局毕业生接收或进站博士后来深备案程序后,均可以接收档案、解决本人及随迁子女深圳户口。
工作地址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3025号

点击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