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职位
  • 搜职位
  • 搜单位
搜索

博士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

分享
微信扫码, 分享职位
投诉
2.5万以上
深圳市龙岗区
经验不限
博士
全职
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
沟通
微信扫码, 立即沟通

职位福利

节日福利
工作餐
五险一金
带薪年假
晋升机会
引进补贴
科研经费
解决户口

职位描述

一、博士后招收方向 1.临床听力服务的数字化研发:开展包括听力筛查、听力设备调试、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耳鸣等临床服务及研发。 2.助听辅听技术评价标准:开展国产助听、辅听技术的相关研究,建立助听器、助辅听耳机等的主客观评价标准。 3.人工耳蜗技术评价标准:开展人工耳蜗产品相关技术研究,建立人工耳蜗产品的评价标准。 4.各类植入式人工听觉装置的神经刺激:研究采用新的刺激模式来改善听觉效果。 5.其他听力损失及相关疾病的数字化诊疗和干预。 围绕上述内容,目前实验室正在开展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将跟据博士后的学科背景、研究基础和个人意愿,个性化协商定制具体研究方向。 二、申请人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身体健康,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原则上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犯罪记录及相关处分记录。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管理及创新实践能力。 4.可保证入站后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不兼职、不挂职。 5.专业要求:耳鼻咽喉科学、听力学、公共卫生学、声学\物理学、电子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语言学\语音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相关专业。 (二)优先条件 1.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中科院二区及以上刊物发表SCI论文1篇及以上,或者单篇论文影响因子10分及以上。 2.博士毕业后,以第一负责人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三、待遇 (一)聘期 1.聘期两年的薪酬主要包括: (1)深圳市政府博士后在站生活补助两年共计36万元。分三期平均发放,开题考核合格且在站满3个月、经中期考核合格且在站满1年、经期满考核合格且在站满2年。 (2)医院基本年薪每年税前27万元(含工资、住房补贴等),按月发放。 (3)课题组的科研绩效。 (4)超出基础科研量的科研奖励(科研立项、论文、专利等)。 (5)入站后结合科研需求,提供不超过15万元科研启动费。 2.协助办理落户及子女入园入学。 3.享受深圳市政府关于博士后的租房补贴。 4.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二)延期 1.两年期满未能按要求出站,可申请延期,延期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 2.延期期间,按照医院基本年薪每年税前27万元(含社保、公积金、住房补贴等),按月发放。 (三)出站 1.出站后留深全职工作可申请生活补助36万元。 2.符合深圳市特聘岗位条件可申请人才奖励补贴。 3.博士后出站时,符合医院发展需要的将优先录用。 四、出站条件 1.在中科院二区及以上刊物发表SCI论文2篇。第一作者及单位:2篇均以博士后为第一作者(排序第一,含共同第一),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第二单位。(2)通讯作者及单位:1篇以医院导师为通讯作者(排序倒一)、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为通讯作者单位,学校导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排序倒二)、华南理工大学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1篇以学校导师为通讯作者(排序倒一)、华南理工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医院导师为共同通讯作者(排序倒二)、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 2.获批资助类科研基金项目1项,包括以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为依托单位各级科研基金项目,或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依托单位、所在院系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学医院-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3. 在站期间须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完成一项学术成果(包含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专利等,其中论文须为第一或通讯作者、科研项目须为主持人、专利须为第一完成人)。 4.符合申报条件,应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区各级科研基金项目。 五、合作导师情况 博士后培养采用双导师:医学导师+理工科导师。 医学导师: 1.曾宪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党委书记、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重点研究方向为耳显微外科、侧颅底外科、变态反应科学,擅长人工听觉入术(包括人工耳蜗植入术、骨桥植入术、振动声桥等)。 2.魏朝刚: 主任医师。现任深圳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听力学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听觉。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澳大利亚国家声学实验室访问学者。兼任全国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人工听觉分会委员等。 3.张鹏: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C类人才,龙岗区深龙英才C类人才。现任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头颈肿瘤精准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擅长鼻咽癌及头颈部肿瘤机理研究及精准治疗。 4.龚磊:医学博士、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洛玛琳达大学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剂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神经药理、遗传药理学,擅长重症感染抗感染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TDM技术创新、数据解读及精准药物治疗方案设计,慢病患者群大数据流调及预防研究,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案设计及研究,GCP 临床研究和伦理审查。 5.李娟娟: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耳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方向为眩晕、听力相关疾病。现任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耳内科负责人。 6.程超: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负责人。研究方向为鼻咽癌肿瘤机理研究及肿瘤免疫治疗方向。儿童耳鼻咽喉常见疾病的机制及治疗以及儿童睡眠障碍的诊疗及睡眠机制的研究。 理工科导师: 1. 孟庆林: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声学所,博士和本科分别毕业于中科院声学所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曾在深圳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人工耳蜗编码策略和仿真模型、语音感知、自主验配助听耳机等方向,承担多项课题,取得系列进展。 2. 余光正: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声学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声学与听觉、心理声学、建筑声学、汽车声学和智能声学穿戴设计等。 3. 褚轶景:工学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研究方向为声音信号处理及声场控制应用。 4. 郑能恒: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语音与音频信息处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具体研究领域包括语音识别、说话人识别、人工耳蜗中的语音处理策略和算法等。 5. 冀飞:博士、副研究员。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研究所所长和临床听力中心主任、全军医用声学计量测试研究总站站长。主要工作领域为临床听力学、老年听力健康、医用声学计量和标准化。 6. Jan Schnupp:神经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至于香港中文大学。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感觉信息如何被大脑处理,以解读听觉输入,并转化为诸如音高、音色和声源定位等主观听觉感知特性。此外,

职位要求

专业要求
耳鼻咽喉科学,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人工智能,听力学
最低学历
博士
工作年限
经验不限
职称要求
不限

工作地址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
点击查看地图点击查看地图

博士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

2.5万以上
沟通
微信扫码, 立即沟通